丹阳怀古

故里诗人去,湖山最寂寥。
草深张祜宅,花暗许浑桥。
凤髓何时续,蓬萍触处飘。
鸿冥杳难及,霜鬓两萧萧。

现代解析

这首诗《丹阳怀古》通过描绘诗人故乡的寂寥景象,表达了对往昔文人雅士的怀念,以及自身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前四句写景怀人:
"故里诗人去,湖山最寂寥"——家乡的诗人已经不在了,这里的湖光山色显得格外冷清。直接点出主题:物是人非的伤感。

"草深张祜宅,花暗许浑桥"——用两个具体场景加深寂寥感:唐代诗人张祜的旧宅长满荒草,许浑(另一位诗人)曾走过的桥边野花黯淡。这里用"草深"、"花暗"暗示时光流逝,昔日文采风流已被岁月掩埋。

后四句抒情言志:
"凤髓何时续,蓬萍触处飘"——"凤髓"比喻高雅的文风,诗人感叹这种风雅何时能延续;"蓬萍"指无根的浮萍,形容自己像飘萍一样无处扎根。这两句形成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鸿冥杳难及,霜鬓两萧萧"——"鸿冥"指高飞远去的鸿雁,暗喻难以追寻的理想境界;最后以"霜鬓"(白发)的形象收尾,双鬓斑白的诗人独自立于萧瑟秋风中,画面感极强地传递出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苍凉。

全诗精髓:
诗人像导游一样带我们看故乡的荒芜景象,每处景物都在诉说"这里曾经有过风雅,但如今只剩我一人记得"。他用张祜、许浑这些历史文人的遗迹,悄悄把自己也放进这个"诗人名单"里,表面写古人,实际是在表达"我的才华是否也会被荒草淹没"的焦虑。最后白发飘飞的自我形象,让所有怀古情绪都落回对自身命运的叹息上。

现代启示:
这首诗触动人心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回到老家发现物是人非的怅惘,担心自己的理想被现实磨平的焦虑,对着镜子发现青春不再的瞬间。诗人用600年前的文字,精准击中了现代人共有的孤独感与时间焦虑。

邵彪

邵彪,字希文,丹阳(今属江苏)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历昆山县主簿、登州教授。累官国子监丞。出知泰州、移处州、楚州。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三。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