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穷书生意外考中举人后,面对乡亲们围观时的感慨。
第一句"龙泉庵上苦书生"是说:我原本只是个在龙泉庵埋头苦读的穷学生。这里用"苦"字突出了读书的艰辛。
第二句"偶窃三巴第一名"是自谦的说法:没想到运气好,居然考了地区第一名。"窃"字用得很妙,既谦虚又带着点小得意。
第三四句是重点:世界上有那么多大事要操心,乡亲们何必对我中举这么惊讶呢?这里透露出两种情绪: 1. 觉得乡亲们大惊小怪,反映出科举制度下"一人得道"的社会现象 2. 也暗含作者对功名的淡泊态度,认为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简单口语化的语言(就像在马上随口吟的) - 通过对比"苦书生"和"第一名"展现命运转折 - 最后两句特别接地气,像在跟乡亲们聊天 - 在喜庆时刻保持清醒,显示出读书人的胸襟
就像现在一个寒门学子突然考上清华,面对全村人围观时笑着说:"我以前就是个普通学生,运气好考得好而已,大家不用这么夸张啦。"既有成功的喜悦,又保持着平常心。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