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似美丽却暗含悲凉的秋日景象,通过反差手法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慨。
前两句"翠玉玲珑朵朵娇,熟衣裁得替生绡"用华丽的比喻描写初秋景色:像翡翠般碧绿的树叶玲珑剔透,花朵娇艳动人,人们换上秋装(熟衣)代替了夏日的薄纱。这里用"翠玉""朵朵娇"等明亮意象营造出美好表象。
后两句笔锋一转:"都人不识悲秋苦,只等西风出看潮"。指出世人只看到表面的繁华,却不懂秋天背后的萧瑟(悲秋苦),他们只是等着西风起时去观赏钱塘江潮的壮观。这里的"不识"与"只等"形成强烈对比,暗示人们往往沉迷于浮华表象,而忽视生命本质的苍凉。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先用精美画面吸引读者,再突然揭示背后的哀伤,形成情感冲击。通过"看潮"这个具体行为,隐喻世人追逐热闹却不懂静观生命真相的普遍状态。诗人用举重若轻的方式,道出了对人生虚华表象的清醒认知。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