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送别友人徐高士的场景,充满了秋日的闲适与对自然山水的眷恋。
前两句"团扇应堪障夕晖,晓凉犹嫩且綀衣"用日常物品勾勒出季节氛围:夕阳下用团扇遮挡余晖,初秋清晨的凉意让人披上粗布衣裳。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夏秋交替时特有的舒适感。
后两句"去时宽著秋风担,留贮千岩万壑归"是整首诗的精华。诗人嘱咐友人:启程时不妨把秋风当作行囊("宽著秋风担"),把沿途的壮丽山水("千岩万壑")都装进去带回来。这里用夸张的想象,把无形的秋风比作能装载山水的容器,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也透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送别时细腻的叮咛,将秋日的闲适、友情的真挚与对山水的向往完美融合,展现了古人生活中诗意的一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把整个秋天和山水"打包带走"的浪漫情怀,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古人对待自然与友情的独特方式。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