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史感邹志完事 其二

谏草虽焚未可轻,一缄妄出祸机生。
新州赦后昭州窜,二客同时有令名。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宋代官员邹浩(字志完)因直言进谏而遭贬官的故事,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忠言逆耳"的历史悲剧。

前两句说邹浩虽然烧掉了谏书的草稿(可能想保护自己),但最终还是递上了正式奏章,结果惹来大祸。这里用"一封信"比喻奏章,说明祸患往往就始于一次勇敢的举动。

后两句具体写他两次被贬:先是被贬到广东新州,后来又被流放更远的广西昭州。但有意思的是,和他同时被贬的另一位官员("二客"指邹浩和任伯雨)反而因此获得了好名声。这里藏着诗人的讽刺——在昏庸的统治下,忠臣被迫害反而成就了他们的美名。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点在于:它展现了古代正直官员明知会倒霉,仍要坚持说真话的勇气。就像现代职场中有人明知道会得罪领导,还是要指出问题一样。诗人用短短四句,既讲了历史故事,又让我们思考"说真话的代价"这个永恒话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