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汝南秀才游净土见寄

长松系马驻吟鞭,水殿沈檀一树烟。
苔破闲阶幽鸟立,草芳深院老僧眠。
桃花欲放条风后,茶蕊新供谷雨前。
衰会赏诗多狎客,我无岐路近神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与朋友游览净土时的所见所感。让我们逐句来分析这首诗,看看它想要表达什么。

首句“长松系马驻吟鞭”描述了诗人和朋友骑马来到一处长满松树的地方,他们停车驻足,欣赏美景,激发了诗人的灵感。在这里,诗人用“长松”、“吟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第二句“水殿沈檀一树烟”描绘了一个充满香气的场景,水殿中散发出沉香的味道,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这里的“一树烟”可能是沉香燃烧后留下的袅袅烟雾,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接下来两句“苔破闲阶幽鸟立,草芳深院老僧眠”,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幽静。台阶上的青苔被破开,小鸟悠闲地站在那里,院子深处长着茂盛的花草,一位老和尚正在打盹。这些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宁静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桃花欲放条风后,茶蕊新供谷雨前”两句则描写了一幅春天到来的景象。春天将至,桃花即将开放,茶树上也刚刚抽出嫩芽。这两句点出了季节转换,春天意味着生机与希望。

最后一句“衰会赏诗多狎客,我无岐路近神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觉得在与朋友相聚的日子里,能够吟诗作对,实属难得的快乐时光。而“我无岐路近神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向往,感觉仿佛已经接近了神仙的境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友情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纯真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风光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情感。

李虚己

宋建州建安人,字公受。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累官殿中丞,出知遂州,以能称。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擢右谏议大夫。历权御史中丞、给事中,知河中府、洪州。迁工部侍郎、知池州,分司南京。喜为诗,与曾致尧、晏殊唱和,精于格律。卒年六十九。有《雅正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