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沙井地多异,华林景最幽。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癯光累世,高义集名流。
孝弟家风贵,儿孙学业优。
皇恩特表重,朝达咏篇留。
精溢千钟禄,荣过万户侯。
宦途惭未息,何日遂经游。
溪声常到枕,山色正含秋。
树密苔封径,庭虚月满楼。
清癯光累世,高义集名流。
孝弟家风贵,儿孙学业优。
皇恩特表重,朝达咏篇留。
精溢千钟禄,荣过万户侯。
宦途惭未息,何日遂经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叫"华林书院"的地方,赞美了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家风传承。
开头四句写书院周围的环境:沙井这个地方很特别,而华林书院的景色最为幽静。溪水声仿佛能传到枕边,山色中正带着秋天的韵味。用"溪声到枕"这样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中间六句着重描写书院内部:树木茂密让小路长满青苔,空旷的庭院里月光洒满小楼。这里世代传承着清廉的家风,吸引了很多名流前来。特别强调了"孝悌"的家教传统和儿孙们优秀的学业成就。
最后六句转到社会影响:皇帝特别表彰这个家族,朝廷官员也写诗赞美。虽然获得的荣誉超过了封侯拜相,但诗人还是感叹自己忙于官场,不知何时能再来这里游玩。
全诗通过"景-物-人-事"的层层递进,展现了一个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盛的理想书院。最打动人的是它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完美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一个重视教育、家风淳厚的古代书香门第的独特魅力。
刁衎
(945—1013)宋升州人,字元宾。刁彦能子。五代时以父荫仕南唐为秘书郎、集贤校理。南唐亡,随李煜入宋,授太常寺太祝。太宗太平兴国中,诏群臣言事,衎上《谏刑书》。迁大理寺丞。真宗即位,献所著《本说》,与修《册府元龟》。书成,授兵部郎中。以纯淡夷雅知名于时,善谈笑,喜棋弈,交道敦笃,士大夫多推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