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奋 其六 赋巴丘
巴丘兮峥嵘,嵚岑兮洞庭。
秋霖兮阁泪,春草兮愁生。
巴之蛇兮修之,云英甲兮火晶。
戟微手足兮惟行,云雾飞腾兮匪翼。
知绌信兮天性,展转委蛇兮至行。
朝之游兮衡岳,莫饭流兮湘曲。
鹿焱起兮中洲,人之逐兮悠悠。
纷缭乱兮海波弗静,逐之颠者相望兮莫得持其腰领。
鹿冠元兮森槎千角,蛇衔取兮不畏触。
岁三迁而解甲兮骼髅具吐,羌有获兮故无取。
象巨牙之双植兮,肥腯顽健。
肉鸡兔虎龙而牛干兮,得鼠狶为首面。
性羊狠而马行兮,狗猴心而蛇变。
既备此十二神象兮,害于田其不远。
蜿蜒蛇之怒兮,吸无劳乎宛转。
虽有此修鼻骈齿兮,宁复餐而以卷。
不劳咀此齿牙兮,害以蛇除。
珠显灼而光明兮,不在短狐之毁誉。
游兰若兮芳洲,卧香蒲兮翔素流。
芷冈兮戏豫,丹穴兮优游。
何蜂虫之阴戾琐微兮藏形于闇,骑蛇头而啜之兮堕厥颐而脱颔。
阜堆骨兮名陵,风悲雨泣兮千龄万龄。
象种繁兮蛇既毙,欲吞之兮谁能舍。
鹿奔兮其复获,登蛇丘兮涕零零。
秋霖兮阁泪,春草兮愁生。
巴之蛇兮修之,云英甲兮火晶。
戟微手足兮惟行,云雾飞腾兮匪翼。
知绌信兮天性,展转委蛇兮至行。
朝之游兮衡岳,莫饭流兮湘曲。
鹿焱起兮中洲,人之逐兮悠悠。
纷缭乱兮海波弗静,逐之颠者相望兮莫得持其腰领。
鹿冠元兮森槎千角,蛇衔取兮不畏触。
岁三迁而解甲兮骼髅具吐,羌有获兮故无取。
象巨牙之双植兮,肥腯顽健。
肉鸡兔虎龙而牛干兮,得鼠狶为首面。
性羊狠而马行兮,狗猴心而蛇变。
既备此十二神象兮,害于田其不远。
蜿蜒蛇之怒兮,吸无劳乎宛转。
虽有此修鼻骈齿兮,宁复餐而以卷。
不劳咀此齿牙兮,害以蛇除。
珠显灼而光明兮,不在短狐之毁誉。
游兰若兮芳洲,卧香蒲兮翔素流。
芷冈兮戏豫,丹穴兮优游。
何蜂虫之阴戾琐微兮藏形于闇,骑蛇头而啜之兮堕厥颐而脱颔。
阜堆骨兮名陵,风悲雨泣兮千龄万龄。
象种繁兮蛇既毙,欲吞之兮谁能舍。
鹿奔兮其复获,登蛇丘兮涕零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和自然力量的奇幻世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生命的挣扎、人性的复杂以及自然界的残酷与壮美。以下是逐段解析:
1. 开篇景象 以"巴丘"(险峻的山丘)和"洞庭"(浩渺的湖泊)的对比拉开序幕,用"秋雨连绵""春草含愁"营造出苍茫又带哀愁的氛围,暗示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
2. 蛇的象征 诗中反复出现"蛇"的形象——它修长凶猛("火晶"般的鳞甲)、能腾云驾雾("匪翼"即无需翅膀)。这里蛇可能象征自然界的原始力量,也暗喻人性中难以驯服的一面。
3. 人类与自然的博弈 "人们追逐神鹿却徒劳""海波纷乱中跌倒者无数"等描写,展现人类在自然力量前的渺小。而"蛇衔取猎物不惧荆棘"的对比,凸显自然界的残酷法则。
4. 十二神兽寓言 诗中罗列十二种动物特征(象牙、虎龙、羊狠等),像在拼凑一个怪物,讽刺某些贪婪凶残的统治者——他们表面强大("肥腯顽健"),实则内在矛盾("狗猴心而蛇变")。
5. 转折与希望 后半段出现"兰若芳洲""香蒲素流"等清新意象,象征超脱的可能。但随即又回到现实——"蜂虫藏暗处""蛇头吞噬猎物",暗示美好与残酷始终并存。
6. 永恒轮回 结尾"千龄万龄的风雨""蛇毙象繁"等描写,揭示弱肉强食的循环。最后"登蛇丘涕零"的人类,在自然伟力前留下永恒的敬畏与哀伤。
核心魅力: 诗人用神话般的笔法,把自然景观(山、湖、风雨)和动物(蛇、鹿、象)变成充满张力的符号,构建出一个既瑰丽又危险的寓言世界。读者能感受到对自然力量的惊叹,对人性弱点的反思,以及面对永恒法则时的复杂情绪——这种跨越时空的生命共鸣,正是古诗的独特魅力。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