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燕士李叔成静怡精舍(叔成,故淮安郡侯子也。)
守道岂忘世,脉脉重端居。
旷怀不可极,清风生太虚。
寂寂独无营,欣欣常有馀。
童子启窗户,昼读孔氏书。
窅然在隘巷,时来长者车。
问我何栖迟,东陵未丘墟。
矧伊幽州士,胡为卧空庐。
答云各有志,素丝尚匪污。
相从赋《黄鸟》,驾言歌《白驹》。
凤兮或来下,愧彼狂接舆。
旷怀不可极,清风生太虚。
寂寂独无营,欣欣常有馀。
童子启窗户,昼读孔氏书。
窅然在隘巷,时来长者车。
问我何栖迟,东陵未丘墟。
矧伊幽州士,胡为卧空庐。
答云各有志,素丝尚匪污。
相从赋《黄鸟》,驾言歌《白驹》。
凤兮或来下,愧彼狂接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李叔成的隐士生活,表达了他坚守内心、淡泊名利的品格。
开头四句写李叔成虽然隐居,但并非完全脱离世俗,而是以平静的心态过着端正的生活。他的胸怀宽广如清风般纯净,不受世俗束缚。
中间部分通过具体场景展现他的日常生活:独自静居却不觉得寂寞,反而内心充实快乐。童子打开窗户,他白天读着儒家经典。虽然住在简陋小巷,但常有德高望重的人来访。这里用"孔氏书"和"长者车"的意象,暗示他虽隐居但仍关注世事、结交贤士。
后面采用问答形式,有人问他为何隐居,他回答说各人有各人的志向,自己就像洁白的丝线不愿被污染。最后用《黄鸟》《白驹》的典故,以及凤凰的比喻,表明自己虽然隐居,但仍保持高尚品德,连古代狂士接舆都会自愧不如。
全诗通过日常场景和对话,塑造了一位超脱但不避世、清贫但精神富足的隐士形象,赞美了坚守内心、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淡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