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七个字,却像一幅用月光勾勒的山水画。
字面意思:
“吴山”和“越山”分别指代江浙一带的两座山(古代吴国和越国的领地),诗人说吴山“空对”越山,而越山是“明”的。这里的“空”可以理解为徒劳、寂寞,或者空旷的距离感;“明”可能是月光照耀下的清亮,也可能是山本身的灵秀。
深层意境:
1. 孤独的对话:两座山隔空相望,仿佛两个无法靠近的孤独者。吴山的“空”透露出一种失落或无奈,越山的“明”则像一种遥不可及的美好,形成冷暖对比。
2. 历史的影子:吴越两地历史上曾是敌对的诸侯国,如今山川依旧,人事已非,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3. 留白的艺术: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的情绪,而是让两座山“说话”,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是思乡?是怀人?还是对命运的感叹?答案藏在山的沉默里。
为什么动人:
它用最简单的意象(山、月光)和动词(对),搭建出一个充满张力的场景。我们每个人都能代入:比如面对无法团聚的亲人,或是眺望理想的远方时,那种“看得见却摸不着”的怅然,正是这首诗的共鸣点。
张湜
张湜,字叔清。能诗。高宗绍兴二十九年(一一五九)官富阳尉时与王十朋有唱和。事见清光绪《富阳县志》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