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扇子的材质,巧妙表达了女性共同的悲怨情感。
前两句用"齐纨"(山东白绢)和"楚竹"(湖南斑竹)两种制扇材料作对比,说它们本是毫不相干的东西。这里表面写扇子原料,实则暗指不同地域、不同身份的女性。
后两句笔锋一转,指出这两种材料制成的扇子却承载着相似的女性悲剧:湘水女神为爱情流泪的悲情(湘女悲),和班婕妤被皇帝冷落的哀怨(班姬怨)。诗人发现,无论材料贵贱、地域南北,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不幸命运是相通的。
全诗妙在借物喻人,用日常物件扇子作引子,通过材质对比引出深刻的社会观察。短短20字既写出了物性差异,又揭示了人性相通,展现出诗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