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 红友约余辈重游石亭,以阴雨辞之,不允,复偕云臣、竹逸、放庵上人饮高士吴具茨墓下,落梅盈把,游情甚适,词以纪之
寺桥阁雨,山馆弄阴,重游向时陂泽。
连袂行歌,依旧名僧与词客。
花妨帽,泥印屐。
便湿了、春衫奚惜。
疏圃外、映水一枝,旧曾相识。
对景且疏狂,莫负红瓶,潋滟倾春碧。
不见樽前,无数饥鸦作寒食。
庾家墓,王氏宅(具茨就宅为墓,故云)。
糁一片、落英堆积。
怕来岁,载酒城南,又是陈迹。
连袂行歌,依旧名僧与词客。
花妨帽,泥印屐。
便湿了、春衫奚惜。
疏圃外、映水一枝,旧曾相识。
对景且疏狂,莫负红瓶,潋滟倾春碧。
不见樽前,无数饥鸦作寒食。
庾家墓,王氏宅(具茨就宅为墓,故云)。
糁一片、落英堆积。
怕来岁,载酒城南,又是陈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群朋友冒雨重游故地的快乐时光,充满了洒脱不羁的生活情趣。
上片开头用"寺桥阁雨,山馆弄阴"描绘出雨天山寺的朦胧美,朋友们不顾雨天坚持出游,唱着歌走过曾经游玩过的水边。即使雨水打湿了衣服、泥巴弄脏了鞋子也毫不在意,反而觉得这样更有趣味。在菜园外发现一枝熟悉的梅花,更添亲切感。
下片写大家在墓前畅饮的场景。词人劝大家要尽情享乐,别辜负了美酒。他们喝酒时,饥饿的乌鸦在寒食节飞来飞去,形成有趣的画面。这里提到的"庾家墓,王氏宅"是指朋友吴具茨把住宅改成了墓地,落满梅花别有一番意境。最后词人感叹:就怕明年再来时,这些快乐的记忆都成了往事。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放态度。雨天出游、泥泞中唱歌、墓前饮酒,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行为,反而展现了文人雅士追求自由、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特别是"便湿了、春衫奚惜"和"对景且疏狂"等句,把那种不计较外在条件、只求内心畅快的洒脱劲儿写得活灵活现。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