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州沈圭漆烟最善持叶翰林诗来求余诗为作一首

白头柱史寥阳居,浮提龙检封金壶。
千金宝液出方外,洒作三元云篆书。
至今道德五千字,一一破闇如明珠。
安知此老天地祖,聊遣二化为诙娱。
华亭老工入吴市,戏以淳漆滋松腴。
壁中科斗何足道,勒崇正欲遵河图。
故令墨客从毛颖,玉堂伴直邻清都。
如椽之笔吐光燄,赓歌纪瑞无时无。
却分圭璧到蓬户,寂漠著书怜腐儒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收到朋友沈圭(一位制墨高手)赠送的优质墨锭后,回赠的一首答谢诗。全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既赞美了沈圭的制墨技艺,又抒发了文人雅趣。

我们可以分三部分理解:

1. 道家典故开篇(前六句)
用神话故事形容好墨的珍贵——像太上老君炼丹的"千金宝液",又像老子《道德经》的文字能照亮黑暗。这里把墨锭比作仙界宝物,为后文做铺垫。

2. 夸赞制墨技艺(中间八句)
说沈圭就像华亭(今上海松江)来的制墨大师,用松烟和漆调制的墨汁,比古代刻在墙上的文字更珍贵。特别提到"二化"(松烟和漆的融合),用"诙娱"形容制墨过程像在玩耍,体现匠人举重若轻的境界。

3. 文人情怀收尾(后六句)
说这样的好墨应该配翰林院的才子,现在却送给我这个穷书生。最后用自嘲"腐儒"结尾,表面谦虚,实则暗喜,展现文人收到文房珍宝时特有的幽默感。

全诗妙在:
- 把普通墨锭写得像仙家宝物
- 用"戏""诙娱"等词把劳动艺术化
- 结尾的自嘲透着藏不住的得意
就像现代人收到朋友手作礼物,嘴上说"我哪配用这么好的东西",其实心里美滋滋的,还要发朋友圈炫耀一番。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