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吴中永乐寺住持鼎虚中

梵王楼阁冠吴中,云绕诸天会法宫。
宝藏夜明珠出海,花台烟暖雨随风。
庭松回指思玄奘,陇月迎人识赞公。
劫后相看情倍好,诗成须寄具区东。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永乐寺的佛教寺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禅意,同时透露出诗人与住持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梵王楼阁冠吴中,云绕诸天会法宫"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寺庙建筑雄伟壮观,仿佛是天上的宫殿,云雾缭绕更添神秘感。这里"梵王"指佛教天神,"诸天"是佛教中的众天神,"法宫"即讲经说法的殿堂。

颔联"宝藏夜明珠出海,花台烟暖雨随风"用两个绝美的画面描写寺庙环境:夜晚明珠般的光辉从海上升起(可能是佛殿灯火),春日里花台上暖烟与细雨随风飘荡。这两句通过光影和气候的变化,营造出空灵静谧的意境。

颈联"庭松回指思玄奘,陇月迎人识赞公"巧妙运用佛教典故:庭院里的松树让人想起西天取经的玄奘大师,山间的明月仿佛在迎接像赞公这样的高僧。这里用两位著名僧人作比,既赞美了住持的德行,也加深了寺庙的历史厚重感。

尾联"劫后相看情倍好,诗成须寄具区东"转为抒情,说历经世事变迁后,两人的情谊更加深厚,写完这首诗要寄给住在太湖东边的朋友。"劫后"可能指战乱或人生挫折,"具区"是太湖古称。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没有枯燥地描写寺庙建筑,而是通过光影、云雾、花雨等自然意象,配合玄奘、赞公等历史人物的精神象征,让一座静止的寺庙活了起来。最后落脚到人间真情,使庄严的佛寺也有了温暖的人情味。诗中"明珠出海"与"花台烟暖"的对比,"庭松"与"陇月"的呼应,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