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安平小集

王鲔未荐春,永叹念河曲。
游子怀故乡,书剑就装束。
横流一苇航,归日三秋促。
属骖饶阳道,解鞅获馆谷。
鸣乌尾毕逋,喜信乱城角。
邑中二三子,彼美温如玉。
行李往来者,东道礼尤笃。
一尊相劳苦,桃瓜间红绿。
深严布金地,良可避蒸溽。
呼龙劝客留,雨声裂华屋。
诸公气吐虹,不鄙余录录。
号呶叫博卢,露跣围弈局。
漫郎本何者,蒿蓬倚松竹。
更不效天随,凄其茹杞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游子经过安平镇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我用现代语言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开头描绘的场景
- 诗中提到“王鲔未荐春,永叹念河曲”,意思是春天还未完全到来,诗人却深深地思念着家乡的河曲。这里的“王鲔”可能象征着家乡的美丽景色,诗人用它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 游子的心情
- “游子怀故乡,书剑就装束”,诗人是一位游子,他怀念故乡,收拾好行囊准备出发。这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情和行动。

3. 旅途的艰辛与期盼
- “横流一苇航,归日三秋促”,诗人乘着一叶扁舟,穿越茫茫的水域,他感觉到归乡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这里的“三秋”比喻时间非常长,暗示旅途的艰难与长途跋涉。

4. 路途中的见闻
- “属骖饶阳道,解鞅获馆谷”,诗人经过饶阳道,解下马缰找到一个旅店休息。这一句描绘了旅途中的一个小插曲,增加了旅途的真实感。

5. 旅途的喜悦
- “鸣乌尾毕逋,喜信乱城角”,乌鸦的叫声让诗人感到兴奋,似乎传达了城中传来的喜讯。这里的“鸣乌”和“城角”可能象征着旅途中的小惊喜和希望。

6. 故乡的友人
- “邑中二三子,彼美温如玉”,诗人到达故乡后,遇到了几个美好的朋友,他们温文尔雅。这一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温馨场景。

7. 友情的珍贵
- “行李往来者,东道礼尤笃”,来自各地的行人,对东道主的礼遇特别深厚。这一句强调了旅途中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8. 旅途的舒适与避暑
- “一尊相劳苦,桃瓜间红绿。深严布金地,良可避蒸溽”,诗人与朋友们共饮美酒,品尝美食,还找到了一个舒适的地方避暑。这一句描绘了一段愉快的旅程时光。

9. 主人的热情
- “呼龙劝客留,雨声裂华屋”,主人热情地呼唤龙来劝说诗人留下,尽管外面是倾盆大雨,但室内却充满欢声笑语。这一句展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

10. 对友人的敬意
- “诸公气吐虹,不鄙余录录”,诗人的朋友们气宇轩昂,才华横溢,虽然诗人自认平庸,但仍然受到大家的尊敬。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们的敬重。

11. 结尾的自我反思
- “号呶叫博卢,露跣围弈局。漫郎本何者,蒿蓬倚松竹。更不效天随,凄其茹杞菊”,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放浪生涯,自嘲自己像一个隐身在松竹间的隐士,不效仿严子陵一样的隐士,而是选择一种更加实际的生活方式。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的反思与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友情、避暑和自我反思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朋友的珍视,以及对人生道路的思考。结构紧凑而富有层次感,语言优美且感情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情感共鸣。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