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处的场景,诗人听到墙缝里蟋蟀的鸣叫,引发了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开头四句像一组电影镜头:沾满露水的草已经冰凉,只有寒秋的蟋蟀孤零零地躲在墙缝里鸣叫。诗人觉得这小虫的来去就像人生际遇,都有其特定的时机。这里用蟋蟀的"无依"暗喻人在世间的孤独感。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谁说秋高气爽就让人舒畅?这微小的生命波动反而触动了他的心弦。他想用诗句记录这份感受,却只能反复叹息。这里"秋气高"与"动物微"形成强烈对比,突显了人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
最后两句像慢慢拉远的镜头:诗人睁眼到天明,看见残星和淡月渐渐隐去。这个画面把整夜的沉思具象化,"耿耿"二字既说星光微弱,也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全诗妙在把蟋蟀这个小生物变成了情感的触发器。诗人通过它,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时光流逝的敏锐感知。蟋蟀的鸣叫像一根细线,串起了秋夜的凉意、独处的孤寂和人生的无常,让普通的夜半虫鸣有了哲学意味。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