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泓毛颖陈玄辈,同日声名四海飞。
独有先生索高价,谁人献赋洛阳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纸",实际上借物喻人,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的虚名与功利现象。

前两句用拟人手法,把毛笔(陶泓)、墨(毛颖)、砚台(陈玄)这些文具写得像名人一样,说它们突然在同一天名扬四海。这里暗指有些人靠炒作一夜成名,就像文具突然变成明星一样荒唐。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只有"先生"(指纸)自抬身价,但没人愿意为它写文章(献赋)。这里讽刺那些自视甚高却无真才实学的人——就像空白的纸再贵,没有好文章写上去也毫无价值。

全诗妙在: 1. 把文具人格化,让日常物品上演社会闹剧 2. 用"洛阳纸贵"的典故反着写,说纸贵却无人问津 3. 通过对比揭示真相:虚名易得,真才难求

就像现在某些网红突然爆红,但很快被人遗忘;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可能因为门槛太高被冷落。诗人用幽默的方式,戳破了名利场的泡沫。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