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竹扉。
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
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一作潮)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奔波劳碌的人在江边小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亲友离散的淡淡忧伤。

开头两句直接点出主人公的疲惫——整天忙着赶路,终于在江边停下,轻轻叩开竹门(可能是小酒馆)。这里"款竹扉"的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能听见手指轻叩竹门的声响,感受到旅人终于能歇脚的放松。

中间四句是江边即景:凋谢的花瓣随春浪飘远,独自饮酒时发现老朋友越来越少;码头的鼓声中客船渐行渐远,渡口的云霞映着微弱的夕阳。这些画面看似平常,却暗含深意:春浪卷走残花就像时间带走青春,故人稀少暗示人生聚散,远去的帆船和黯淡的夕阳更强化了孤独感。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望着暮春景色(或晚潮),突然想到——什么时候我们兄弟能一起在春天结束时回家呢?这个突如其来的思念特别打动人,把前面所有景物都染上了对亲情的渴望。用"暮春归"这个意象既指季节将尽,也暗喻人生已到后半程,使整首诗的惆怅感更加深沉。

全诗妙在把奔波后的疲惫、独处的孤独、对亲友的思念都融入江边黄昏的普通景物中,每个画面都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看似轻描淡写,却让人读后心里泛起涟漪。特别是最后两句,就像我们现代人忙完一天后,突然想起家人时的那种心头一热的感觉。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