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仲退见贻一首
先虑所不到,事乃谬不然。
两失竟相当,富贵与神仙。
真意寓采菊,苦心怀食莲。
古来贤达人,何适而非天。
惟君淡世味,胸中著千年。
众浊纷其前,每以至理湔。
怜我根器钝,未试麻姑鞭。
时时出匕剂,欲俾沈疴痊。
岁晚有深期,逝川无西还。
何事更留衣,必待夜半传。
两失竟相当,富贵与神仙。
真意寓采菊,苦心怀食莲。
古来贤达人,何适而非天。
惟君淡世味,胸中著千年。
众浊纷其前,每以至理湔。
怜我根器钝,未试麻姑鞭。
时时出匕剂,欲俾沈疴痊。
岁晚有深期,逝川无西还。
何事更留衣,必待夜半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探讨了人生追求与处世智慧,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与其强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如保持淡泊心态,在平凡中发现生命真谛。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点明主旨:人若过度算计(考虑不周),反而会事与愿违;刻意追求富贵或修仙(两失)都是徒劳,本质上没有区别。这里用"两失"一词很妙,暗示这两种追求本质上都是迷失。
中间八句通过三个层次展现智慧: 1. 生活哲理:用陶渊明"采菊"(悠然自得)和"食莲"(莲心苦)的典故,说明真正的智慧藏在日常中,连古人贤者都是顺应自然(何适而非天)。 2. 赞美友人:夸赞对方(仲退)淡泊名利(淡世味),有历史眼光(胸中著千年),能在浑浊世事中坚守真理(用至理洗涤污浊)。 3. 自我反思:谦称自己悟性不够(根器钝),感激友人像医生一样(出匕剂)不断开导生病的自己。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用"逝川"(流水)比喻时间不可逆,强调要珍惜当下。最耐人寻味的是结尾——何必像禅宗传衣钵那样刻意等待某种仪式(留衣夜半传)? 这暗示真正的觉悟就在日常交流中,不必拘泥形式。
全诗魅力在于:用治病、流水、传衣等生活化比喻,把深刻的人生哲学讲得亲切自然。它提醒我们:生命的答案不在远方,而在处理好每个当下;真正的智慧不是刻意追求来的,而是在淡泊中自然显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