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哉华尔行
亚墨利加洲,有爱育士迭国,去中华三万余里。其国之人皆泰西诸邦所迁徒。
背英吉利苛政自立,日富以强。有华盛顿创为传贤之法法最良。
行之数传,民和世康。其国左右皆大洋,旁峙落机大山万里长。
我皇咸丰十年,其国之人华尔慕化而至。值乱贼被猖,杀人肝脑涂地。
华尔曰嘻,我夷兵官也,今见官军乃儿戏。彼乱贼人人得诛之。
吾虽外臣,愿为朝廷敌忾。嗟哉华尔!愤不顾身,大吏言于朝,授以兵五百人。
华尔教以泰西阵法,坐作进退无逡巡。飞炮中敌无一生,遂克松江守其城。
克宁波,留其军,又克周浦金山,无不以一当百,海上处处闻威声。
皇帝嘉之,拜官副总兵。华尔感激,愿属籍受廛,世为中国民。
彼金日磾契苾何力往矣,今有华尔,乃能继汉唐蕃将成功名。
嗟哉华尔!今年八月,宁波告急,华尔方守松江,以兵授其佐,自往奋击。
时贼众数万在慈溪邑,华尔率健儿冲锋镝。不知贼中乃有奸夷助死力,一枪击中华尔额,遂以是日死于敌。
嗟哉华尔,谁将与俦。时之人,将军不武,士卒不同仇。
食君之禄,遭时之难,而沓沓无忧。彼外国人食毛践土岁余耳,乃能为国授命,我国将士闻之胡不羞。
嗟哉华尔,谁堪与俦。
现代解析
这首《嗟哉华尔行》用叙事诗的形式,讲述了一个美国军人华尔在中国帮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故事。全诗语言直白有力,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英勇忠诚,同时讽刺了当时清军将士的懦弱无能。
诗歌开头介绍了美国(爱育士迭国)的建国背景,提到华盛顿创立民主制度,为后文华尔的出场做铺垫。接着用"杀人肝脑涂地"这样血腥的描写,展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惨烈场景。
华尔看到清军作战如同儿戏,主动请缨参战。诗人用"嗟哉华尔"的感叹句式反复强调他的英勇:他训练清军西方战术,在松江、宁波等地屡建奇功,甚至愿意放弃外国身份成为中国子民。这里诗人把华尔比作汉唐时期归顺中原的少数民族名将,抬高了他的历史地位。
最震撼的是结尾部分:华尔在慈溪战役中遭叛徒暗算身亡。诗人用"嗟哉华尔,谁将与俦"的悲叹,引出对清军将士的尖锐批评——他们拿着朝廷俸禄却贪生怕死,反而不如一个来华才一年的外国人忠诚。这种强烈对比让诗歌具有了批判现实的深度。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
1. 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历史事件,通俗易懂
2. 通过重复"嗟哉华尔"强化情感冲击
3. 用中外对比、古今对照的手法,既赞美英雄也针砭时弊
4. 虽然写外国人事,但完全使用中国传统诗歌形式,体现了文化包容性
这种将现实题材融入传统诗体的创作方式,在当时是很有创新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