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鹦鹉

生长奇姿亦自怜,遐陬何意向尧天。
墉来绿羽埋丹啄,梦入青山弄紫烟。
风动花铃惊不起,月临朱箔炤偏研。
陇西解问千秋叹,愿谢春愁稳自眠。

现代解析

这首《睡鹦鹉》用生动的画面描绘了一只沉睡的鹦鹉,通过它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安宁的向往。

前两句写鹦鹉天生丽质却孤独自怜,虽然来自偏远之地却心向光明("尧天"象征理想世界)。接着用"绿羽""丹啄"的色彩对比,展现它艳丽的外表,而"梦入青山"则暗示它内心渴望回归自然。

中间四句是诗的核心:风吹动花铃它不醒,月光透过红色帘子照亮它——这些细节既写出鹦鹉沉睡的憨态,又暗喻它对外界纷扰的无动于衷。最妙的是"陇西解问千秋叹"这句,借用汉代陇西人爱养鹦鹉的典故,说它早已看透人间千年来的叹息,所以选择用沉睡来逃避忧愁。

全诗最动人的是最后一句:这只聪明的鹦鹉选择用睡眠来抵挡春天的愁绪,在安稳中守护内心的平静。诗人表面上写鹦鹉,实则表达了一种人生智慧——当现实令人疲惫时,不妨像鹦鹉一样暂时抽离,在宁静中积蓄力量。诗中"青山""紫烟"的自然意象与"花铃""朱箔"的人造景物形成有趣对比,暗示着困于樊笼却心向自由的矛盾,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被束缚却依然保持精神自由的生命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