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高耸入云的仙人掌,并赋予它深刻的象征意义。
前两句写仙人掌的姿态——它像一位亭亭玉立的仙子,千万年来一直静静倚靠在蓝天中。虽然它长得高大挺拔,但既不能像柱子那样支撑天空("不成擎"),也不能像人那样挥手打招呼("不成招")。这里用拟人手法,把静止的植物写得生动有趣。
后两句是诗人的奇思妙想:与其让仙人掌这样无所事事地站着,不如让它捧起天池里的水("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去解救干渴的禾苗。这里把仙人掌的针刺想象成可以捧水的手,把仙人掌储水的特性升华成济世救民的美德。
全诗妙在: 1. 把普通植物写得仙气飘飘 2. 通过对比(高大却无用→可以有大用)制造转折 3. 结尾升华主题,寄托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怀 4. 语言清新自然,比喻新颖贴切
诗人表面写仙人掌,实则表达的是:看似平凡的事物,只要善加利用,都能发挥济世利民的作用。这种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刘象
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孤寒,宣宗大中时即举进士,然屡试未第。僖宗幸蜀时,象亦随驾入蜀。时象已有文名,梁震曾投文请益。昭宗天复元年(901),礼部侍郎杜德祥知贡举,以象已70岁,特放其与曹松、王希羽、柯崇、郑希颜等人进士及第。时5人年皆老大,号为“五老榜”。昭宗特下诏授五人官,象为太子校书。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八、《鉴诫录》卷九、《唐诗纪事》卷六一、洪迈《容斋三笔》卷七。象擅诗,所作《咏仙掌》一诗最为人所称道,称象为“刘仙掌”。《全唐诗》存刘象诗1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