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孤桐寄示齐天乐词,惠题拙著屈六讹,兼及豢龙永逝之哀,赋此答谢
一片骚情万古愁,故人词笔共绸缪。
云山入望同青眼,烽火相思并白头。
惊露气,下汀洲,断行离雁又逢秋。
自怜士季新成论,剩向嵇公户外投。
云山入望同青眼,烽火相思并白头。
惊露气,下汀洲,断行离雁又逢秋。
自怜士季新成论,剩向嵇公户外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写给老朋友的答谢之作,字里行间既有对知音情谊的珍视,也透露出乱世中的孤寂与哀愁。
上阕开篇就点明主题:屈原的《离骚》情怀引发千古共鸣,老友用词作与我心灵相通。"绸缪"二字生动描绘出两人文字往来的亲密无间。三四句用"云山青眼""烽火白头"的对比,既写两人虽隔山水却心意相通,又暗含战火纷飞中共同衰老的沧桑感。
下阕转向秋景描写:寒露惊醒了汀洲的雁群,失群的孤雁又一次面对萧瑟秋天——这分明是借断雁比喻自己失去挚友(豢龙)的悲痛。结尾用"士季著论""嵇康投书"的典故,自比完成著作却无人赏识的学者,只能把文章投给已故知音的门外,既谦虚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又深刻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
全词妙在将私人情感与家国情怀交织:既有对友谊的珍重、对亡友的哀思,又通过"烽火""断雁"等意象折射出战乱时代的飘零感。典故的化用自然贴切,如同与老友谈心般娓娓道来,在含蓄中见深情,在简练处显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