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落魄老文人的凄凉晚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刻的人生感慨。
开篇用"老屋墙压篱"和"饥鸦啄雪"两个意象,立刻营造出破败萧索的氛围——倾斜的老屋快要压倒篱笆,饥饿的乌鸦在雪地里觅食,暗示主人公生活困顿。接着笔锋转到湖中丰饶的菰米和艳丽的菖蒲花,与老人的窘境形成强烈反差。
中间部分揭示了老人的特殊身份:他曾经是太子的老师("教皇子"),如今却沦落到被醉酒的士兵用瓦片砸的地步。这种今昔对比凸显了命运的无常。"文雅风流俱扫地"一句尤为痛心,说尽了文人尊严扫地的悲哀。
最后写到老人借人赌博器具不收钱,在闹市旁的小作坊度日。结尾"君归故里何所怜"像是诗人对归乡友人的叹息:回到故乡又能怎样呢?这里暗含了对整个文人阶层没落的感伤。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倾斜的老屋"、"啄雪的乌鸦"、"醉兵掷瓦"这些具体画面,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时代变革中文人的落魄。特别是"菖蒲花开照湖水"的明媚与老人境遇的阴暗形成的对比,让人读来格外心酸。
谢翱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