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灵隐寺至石人岭有怀钝丁借秋阁礼九莲观音之约

花飞欲尽奈何春,赖此扶筇自在身。
涧水有香松粉落,寺门无路蕨拳新。
深林数笋频留步,远壑寻源屡问人。
回首借秋高阁上,隔年尚滞九莲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漫步灵隐寺至石人岭的所见所感,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未能赴约的淡淡遗憾。

前两句写春天将尽、落花纷飞的景象,但诗人拄着竹杖仍能自在游赏。"奈何春"三字透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无奈,而"自在身"又展现出随遇而安的心态。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了山行见闻:涧水飘着松花粉的清香,寺门前新生蕨菜像握紧的小拳头;在深林里数着新笋走走停停,为探寻溪流源头不时向路人打听。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气息,松粉、蕨拳等比喻新颖贴切,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想起去年与友人钝丁在借秋阁相约礼佛的约定至今未实现。"尚滞"二字含蓄表达遗憾,但以"九莲观音"作结,又给全诗增添了一份超脱尘世的禅意。

全诗就像一部春日山行vlog,既有"松粉落""蕨拳新"的特写镜头,又有"数笋""寻源"的动态记录,最后定格在回忆与期待的蒙太奇中。诗人把寻常登山写得趣味盎然,将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山水之间,展现了古人"寓深情于淡墨"的含蓄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