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杂感(四十三首选十二) 其三

庭前惆怅菊花残,晓起不胜风露寒。
万骨烦冤埋剑外,九年离别忆长安。
嗈嗈空羡苏门啸,寸寸同嗟蜀道难。
试向玻璃江上望,漫天大雪一渔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秋清晨的萧瑟景象,通过菊花凋零、寒风刺骨的画面,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思。

前两句写实景:诗人清晨看到院中凋残的菊花,在寒风冷露中瑟瑟发抖。这里用菊花象征高洁品格,它的凋零暗示着诗人理想受挫。后两句由景入情:想到边关战死的无数冤魂("万骨烦冤"),又回忆起在长安的九年时光,表达了对战乱的不满和对往昔的怀念。

五六句用典故抒怀:羡慕隐士孙登在苏门山的自由长啸,感叹自己在蜀道跋涉的艰辛。这里"苏门啸"代表隐逸生活,"蜀道难"象征人生困境。最后两句以景作结:站在玻璃江边眺望,只见漫天飞雪中,唯有一支孤零零的渔竿。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渔竿的孤独正是诗人处境的写照。

全诗通过残菊、寒风、白骨、大雪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在困境中的孤独坚守。最打动人的是最后那个"漫天大雪一渔竿"的画面,将所有的情感都凝结在这个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形象中,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诗人孤傲不屈的精神世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