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黄门甥林士元归闽

南闽九月天尚热,北京九月寒将迫。北居南人却忆家,一日梁桥几人别。

君家旧住闽山陬,柴门流水清且幽。薰风琴韵林间石,清昼书声松下楼。

黄门舅氏真儒者,每日相亲情更雅。春山载酒共追随,曲几新诗兴来写。

一从去作青琐郎,螭头载笔侍君王。几年会面不可得,万里相思道路长。

相思万里情无已,跋涉担簦游帝里。都城城北忽相逢,倾盖论情一何喜。

朝回日日相欢娱,花下酌酒斟满壶。长安晓月随吟步,公邸春风拂坐裾。

寸心乍伸欢未久,又向都门惜分手。满天秋气尽白云,几处微霜脆疏柳。

男儿读书须成名,看汝骨骼何峥嵘。相期折桂朝金阙,还言似舅即贤甥。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舅舅送外甥回福建老家时的场景和情感,充满了亲情与期许。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南北气候对比中的乡愁 开头用"南闽九月天尚热,北京九月寒将迫"的对比,生动展现福建和北京的气候差异。通过这种温差描写,带出在北方生活的南方人对家乡的思念。就像现代人去北方上学工作,秋天突然降温时总会想起南方老家的温暖。

二、温馨的家族记忆 中间部分像家庭相册般展开回忆:外甥老家在福建山区,有清幽的柴门流水,能听到林间琴声和松树下读书声。特别感人的是描写舅舅(黄门)和外甥的相处:春天一起登山喝酒,在茶几边即兴写诗。这些细节让古代读书人的家庭生活显得特别真实亲切。

三、京城重逢与临别期许 后半段写舅舅在京城做官后难得相见,这次偶然在城北相遇格外欣喜。他们白天办公,晚上赏花喝酒、月下吟诗,但欢乐时光总是短暂。最后舅舅送别时说的话最动人:"男孩子读书要出人头地,我看你气质不凡,期待你考中功名衣锦还乡,像舅舅一样有出息"。这种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到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全诗妙在把气候对比、家乡记忆、京城相聚串成完整故事,最后落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上。没有说教味,反而像听长辈讲家族往事,温暖中带着激励,让人看到古代知识分子家庭既重亲情又重学业传承的特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