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秋夜(丙戌)
夜气挟秋至,飔然出户庭。
空山答清漏,客梦忽以醒。
林梢月未堕,流光委疏棂。
冷露湿山桂,寒蕤动幽馨。
整衣坐蒲团,破屋呈稀星。
我身(四库本作生)本无涯,寒暑饱所经。
以彼泡电境,劳此草木形。
吾犹昔人耳,不与寒暑并。
蘧然返初枕,人境已两冥。
空山答清漏,客梦忽以醒。
林梢月未堕,流光委疏棂。
冷露湿山桂,寒蕤动幽馨。
整衣坐蒲团,破屋呈稀星。
我身(四库本作生)本无涯,寒暑饱所经。
以彼泡电境,劳此草木形。
吾犹昔人耳,不与寒暑并。
蘧然返初枕,人境已两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山中的静谧场景,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全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写景部分(前八句):
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秋夜山中的清凉与寂静。夜风带着秋意吹进庭院,空荡的山谷里回荡着更漏声(古代计时器),惊醒了旅人的梦。月光透过稀疏的窗棂洒落,露水打湿了山间的桂花,微风吹动花草,散发出幽香。诗人整理衣衫坐在蒲团上,透过破旧的屋顶能看到稀疏的星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抒情部分(后八句):
由景入情,诗人开始思考人生。他说生命本应没有边际,自己已经历过无数寒暑。人世间的一切就像泡影闪电般短暂虚幻,而我们的身体却像草木一样为这些虚幻的事物劳碌。诗人感叹:我还是从前那个我,不会随着寒暑变化而改变。最后他安然入睡,感觉人与周围环境似乎都融为了一体,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短短几句就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清凉的秋夜山中。
2. 由具体景物自然过渡到人生感悟,毫不突兀。
3. 表达了看透世事后的豁达心境,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智慧。
4.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意境深远。
诗人通过这个秋夜独处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短暂如泡影,不必为外物所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尤其值得品味。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