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胡铁生孤松画扇,用散原丈为琴初题子申画双松韵
墨云嘘尺腹,洒作千年松。
支离屈瘦铁,皴蜕惊髯龙。
槃阿似肯居人下,斤斧幸逃拥肿者。
动摇鳞甲奔秋涛,雷雨响空日何赭。
安能持此扇江湖,扬堁弭尘千万夏。
支离屈瘦铁,皴蜕惊髯龙。
槃阿似肯居人下,斤斧幸逃拥肿者。
动摇鳞甲奔秋涛,雷雨响空日何赭。
安能持此扇江湖,扬堁弭尘千万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把画有孤松的扇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展现了松树的坚韧与生命力。
前四句用"墨云嘘尺腹"形容画家挥毫泼墨,将千年古松的神韵浓缩在小小的扇面上。"支离屈瘦铁"和"皴蜕惊髯龙"用铁和龙的意象,刻画出松树苍劲有力的枝干和树皮皴裂的质感。
中间四句写松树虽生长在盘曲的山坳(槃阿),却不愿屈居人下;虽然长得歪歪扭扭(拥肿),却幸运地逃过了被砍伐的命运。秋风吹动时,松针如鳞甲般沙沙作响,仿佛在秋涛中奔腾;雷雨过后,天空映照出赭红色,更衬托出松树的孤傲。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样一把画着孤松的扇子,怎能只用来扇风除尘呢?它应该陪伴人们度过千万个炎夏,成为精神的寄托。全诗通过扇面上的孤松,赞颂了不畏艰难、傲然独立的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