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雁篇
秋山落叶声瑟瑟,远水浮天天一色。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日暮惟见平湖深,扁舟遥界天光碧。
此时南雁正为群,此际悲鸣断续闻。
几处凄酸叫凉月,数声嘹喨破寒云。
云破天清月浸沙,无端哀咽向芦花。
早梅暗落高楼笛,杨柳惊飞出塞笳。
幽修似伴鱼龙语,更共啼乌催窗曙。
思妇天涯梦不成,征人故国泪如雨。
曾说听猿易断肠,那知闻雁重悲伤。
九秋霜露寒更苦,千里关山夜独长。
塞北江南天浩浩,斜飞欲尽衡阳道。
足下何曾寄客书,声中只解催人老。
人生真忧是别离,他乡霜月易成悲。
谁家锦幌银屏夜,过尽寒声独未知。
现代解析
这首《湖雁篇》描绘了一幅秋日湖边的萧瑟画面,通过雁群、月光、寒风等意象,传递出深沉的思乡和离别之苦。
诗歌开篇用落叶、远水、暮色勾勒出空旷寂寥的秋景,湖面与天色融为一体,扁舟仿佛划开了天与水的界限。这种宏大的背景衬托出人的渺小和孤独。
南飞的雁群成为全诗的核心意象。它们的悲鸣断断续续,在寒月下显得格外凄凉。诗人用"几处凄酸""数声嘹亮"这样对比强烈的描写,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雁鸣穿透寒云。
后半段将视角转向人间。高楼笛声、边塞笳声与雁鸣交织,引出思妇和征人的形象。他们一个辗转难眠,一个泪如雨下,都在雁声中感受到更深的痛苦。诗人特别点出:人们常说听猿声会断肠,却不知雁鸣带来的悲伤更甚。
最后几句升华主题:在秋霜寒露中,雁群飞向衡阳,它们的叫声催人老去,却带不来远方的书信。诗人感慨人生最大的忧愁就是离别,他乡的霜月最容易勾起悲伤。而那些富贵人家,在温暖的锦帐银屏间,可能根本听不到这些带着寒意的雁鸣声。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每个意象都像电影镜头
2. 将自然景物与人间情感完美融合
3. 通过对比(富贵与贫寒、他乡与故国)强化情感冲击
4. 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