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写真孙木峰
洞庭客子天边来,木峰访我读书台。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孙木峰的画家来拜访诗人,两人之间一段充满艺术气息的友情故事。
开头说孙木峰从远方(洞庭湖一带)来到诗人的读书台拜访。诗人说自己现在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了,唯独对画画还有热情。这里能看出诗人对艺术的执着。
中间部分描写两人相处的场景:在松树下乘凉,孙木峰穿着宽松的衣服,神态安详。他给诗人画了一幅像,画得特别传神,连小孩子都以为是神仙。这里用"麋鹿相"形容画中人物超然物外的气质,说明画家技艺高超。
分别时很有意境:他们在溪边告别,没有太多言语,但孙木峰只要诗人写首诗就心满意足了,不在乎金钱报酬。最后两人又一起喝酒赏月,看着画中的影像,有趣地发现画里画外好像有三个人在共饮。
全诗展现了文人雅士之间淡泊名利、以艺会友的交往方式。通过日常小事,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和对艺术的追求。最妙的是结尾,把画中人、作画人和诗人都写活了,让一幅静态的画作变得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