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望后一日,侯伯文、冯君辉及余弟企周偕登南横山雪浪庵蒋子阁,宿于独露堂畔,晨兴返舟石塘,怅望还云,为赋二律 其二
偶爱禅家味不荤,人归僧去晓钟闻。
沿溪紫蟹当前买,出水青菱取次分。
怕佛笑人无酒量,吟朋迟我懒于云。
于君甘饮前宵渴,洗涤诗肠锦绣文。
沿溪紫蟹当前买,出水青菱取次分。
怕佛笑人无酒量,吟朋迟我懒于云。
于君甘饮前宵渴,洗涤诗肠锦绣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中秋后登山访寺、饮酒赋诗的闲适生活,充满了文人雅趣和禅意。
前两句写清晨寺庙的宁静氛围:诗人偶然喜欢上寺庙清淡的素斋,当人们离开、僧人散去时,晨钟声悠悠传来。这里"不荤"指素斋,"晓钟"是早晨的钟声,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山间趣事:沿着溪流现买紫壳螃蟹,刚出水的青菱角随手分食。诗人俏皮地说怕佛祖笑话自己酒量差,而写诗的朋友们怪他像懒云一样迟到。这些生活细节充满烟火气,"紫蟹""青菱"的色彩描写尤其鲜活。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甘愿畅饮解前夜的酒渴,要用这清雅体验洗净诗肠,写出锦绣文章。这里的"洗涤诗肠"既是 literal(解酒),也是 metaphorical(净化心灵),展现了文人追求精神超脱的雅致。
全诗妙在将禅意与俗趣完美融合:既有"晓钟""怕佛"的佛门清净,又有"紫蟹""酒量"的世俗欢愉。诗人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把一次普通的秋日郊游写得既风雅又有生活气息,展现了古代文人"雅俗共赏"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