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凌霄花为对象,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依附他人而获得高位者的本质。
前两句描写凌霄花的生长状态:松柏树上缠绕着女萝草,红色的凌霄花也攀附在高高的树枝上。这里用"扳援"(攀附)、"蔓"(缠绕)等动词,生动展现了凌霄花依附他物生长的特性。
后两句是作者的议论:这些植物即便能攀爬到云霄高处,但终究是依靠别人的力量,不值得过多称赞。"侵寻"(逐渐)、"究竟"(终究)等词,层层递进地指出这种攀附行为的本质。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借物喻人,通过植物攀附现象暗讽社会上靠关系上位的人 2. "云霄"双关,既指高空,也暗指高位 3. 最后"未足多"(不值得称赞)直接点明态度,语气含蓄但立场鲜明
诗人用常见的自然现象,委婉地表达了对社会上攀附权贵、缺乏真才实学之人的批评,提醒人们要注重自身实力的积累。
袁燮
(1144—1224)庆元府鄞县人,字和叔,号絜斋。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八年进士。调江阴尉。浙西大饥,前往赈恤有方。宁宗即位,为太学正。庆元党禁起,以论去。召为都官郎官,迁司封郎官、国子祭酒。后为礼部侍郎。与丞相史弥远争议和事,被劾罢。起知温州,进直学士。卒谥正献。有《絜斋集》、《絜斋家塾书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