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屋

破屋三间书五车,一翁醉发老沙沙。
萧墙甚窄难栽竹,草地虽平不种花。
井浅自能供日用,楼高谁怕被云遮。
过门人间何人住,题扇桥西百姓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老者的简朴生活,通过破屋的细节传递出淡泊自在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用"破屋三间""老沙沙(头发花白)"等直白语言,勾勒出一个住在简陋房屋里的醉翁形象。老人虽穷但藏书丰富("书五车"),暗示精神世界的富足。

中间四句用生活化的对比展现随遇而安的心态:院子小得种不了竹子,但平坦的草地也别有风味;水井虽浅却够日常使用,住在高楼也不怕被云遮挡。这些日常细节都在说:生活条件有限,但完全够用,无需追求更多。

最后两句点明身份:路过的人好奇这是谁家,原来就是题扇桥西的普通百姓。这种结尾特别接地气,把前面所有的生活描写都落在"寻常百姓"这个身份上,传递出"平凡生活也能自得其乐"的智慧。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破屋里的每件琐事都写出了满足感。墙窄、草平、井浅这些看似缺点的特征,在诗人笔下都成了恰到好处的优点。这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通过柴米油盐的细节自然流露,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