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春三月独游巫峰后舟有扶柩侍祖言归者缆次来谒出所写巫峡归舟图求言为佩赋此寄感

游人尽道巫峡崄,年年岁岁有来舟。
但见来游不见归,啼猿空为游人悲。
蜀国于今已瘠土,官商犹自说天府。
舻舳千里阏夔门,赵王公子楚王孙。
穿矿采珠棼跟趾,山灵不渌江神死。
窃得卓财又窃女,婵媛久滞豪华旅。
近肉远丝酣舞筵,襄王一梦三千年。
明月乡心归何处,莺花屡新裘马故。
纵馀资斧足缠腰,膏火相煎利倚刀。
何况宦情茧纸隔,市死半是千金客。
漆榆宛保奸侠民,更兼椎埋有荐绅。
可怜琴鹤枉相待,升屋遥复若闻悔。
君今扶榇返苫庐,祖孙为命甘粗蔬。
高唐云雨应排候,布帆安稳渡重岫。
我愧家传朝歌笔,择言赠远诒女后。
白发从此老园亭,莫向西风说锦城。
试问旅魂归骨处,蜀山何似故山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巫峡的险峻风光,同时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清廉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写巫峡险峻,游人络绎不绝,但只见人来不见人回,暗示了旅途的危险。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批评蜀地虽然已经贫瘠,但官员商人还在吹嘘这里是天府之国。他们像古代王孙公子一样奢侈享乐,开采矿产、掠夺财富,导致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诗中用"窃得卓财又窃女"直白地揭露了权贵们不仅贪财还好色的丑态。他们沉迷歌舞酒宴,就像楚襄王做美梦一样醉生梦死。而普通百姓思念家乡,却只能在异乡看着春去秋来,身上的衣服渐渐破旧。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便有钱也难逃被剥削的命运,官场黑暗如同刀俎,很多富商最终都惨死他乡。更可悲的是,连读书人和地方豪强也都同流合污。诗人感叹,那些带着琴与鹤象征清廉的官员,最终也只能在屋顶上遥望故乡后悔不已。

最后诗人称赞一位扶灵柩回乡的友人,说他甘愿过清贫生活。祝愿他平安渡过险峻的巫峡。诗人惭愧自己没能继承家族文采,只能写下这些劝诫的话。他决定从此隐居田园,不再谈论繁华的成都。最后发出灵魂拷问:即便死后埋骨蜀山,又怎么比得上故乡青山的亲切?

全诗通过对比权贵的奢靡和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腐败现实的愤懑和对朴素生活的向往。最后对故乡的思念尤为动人,用"蜀山何似故山青"这样朴实的句子,道出了所有游子心中最深的乡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