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实堂吴帅归天台二首 其二

天台一万八千丈,玉立人间第一流。士要著书归亦乐,道堪传世外何求。

能令不作三公耳,且共相看一笑休。渺渺层云双目短,几时归雁落沧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送别朋友吴帅归乡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的赞美,同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联"天台一万八千丈,玉立人间第一流"用夸张手法描写天台山的高耸入云,暗喻吴帅的品格如高山般巍峨挺拔,是人间最杰出的人物。这里用高山比喻人品,形象生动。

颔联"士要著书归亦乐,道堪传世外何求"说真正的读书人即使归隐著书也是快乐的,能把思想学说传于后世就足够了,不必追求其他。这既赞美吴帅淡泊名利的品格,也表达了作者认同的人生价值观。

颈联"能令不作三公耳,且共相看一笑休"意思是即便不能位列三公(古代最高官职)也无妨,不如相视一笑来得自在。这里用轻松的语气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看淡。

尾联"渺渺层云双目短,几时归雁落沧洲"写眼前云雾茫茫遮挡视线,不知何时能看到归雁落在水边。这既是写景,也暗含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像吴帅一样归隐田园。

全诗通过高山、归雁等意象,赞美友人品格,表达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人生态度。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透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诗中"一笑休""归雁"等用语都显得洒脱自然,展现了宋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