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八首 其八

百六十年,人物风光,天中剩区。
看金明池上,秋凉洗马,玉津园里,日落啼乌。
广武兴悲,夷门陨涕,七十侯生尚在无。
伤心处、比洛阳宫阙,一样荒芜。
几番搔首踟蹰,便写向、旗亭补说郛。
似阮公讲学,淹留尉氏,班生作赋,叹美东都。
谰语丁宁,丛谈细碎,入手皆成一串珠。
谁更要。
写开元遗事,南宋新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历史变迁中的沧桑感,通过对比古今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兴衰的感慨。

上片以"百六十年"开篇,点明时间跨度。作者站在历史长河边,看到昔日繁华的"金明池"(北宋皇家园林)如今只剩秋凉中洗马的萧瑟,曾经热闹的"玉津园"(北宋名园)现在只有乌鸦在夕阳中啼叫。用"广武兴悲"(楚汉古战场)和"夷门陨涕"(战国魏国城门)两个典故,暗示这些历史遗迹都在为时代变迁而哀伤。"七十侯生"的疑问,更强化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最后用"洛阳宫阙"的荒芜作比,突出历史无情的轮回。

下片转入作者的创作心境。"搔首踟蹰"生动表现了创作时的纠结。作者想把所见所感写成词,就像古代阮籍讲学、班固作赋那样记录时代。用"谰语丁宁"(琐碎话语)和"一串珠"的比喻,说明这些看似零散的历史片段,经过艺术加工都能成为珍珠般珍贵的作品。结尾的反问表明:既然眼前景象已足够动人,何必再去写开元盛世或南宋旧事呢?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将历史沧桑感融入眼前景物,既有宏观的历史视野,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作者用通俗的意象(如乌鸦、洗马)和贴切的比喻,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时代变迁的震撼力。

蒋士铨

蒋士铨(1725—1784)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今属江西)人。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精通戏曲,工诗古文,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