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广武城
驱马出广武,杳渺长坂横。
冲风击山鼓,白日收光晶。
羝羊衔髑髅,散乱落沟坑。
阴气万里结,青草不肯生。
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圣皇内外一,介士彯长缨。
夜眠朝射猎,边柝寝不惊。
不见白登台,西连苏武城⑴。
冲风击山鼓,白日收光晶。
羝羊衔髑髅,散乱落沟坑。
阴气万里结,青草不肯生。
四极失所制,关塞起龙争。
圣皇内外一,介士彯长缨。
夜眠朝射猎,边柝寝不惊。
不见白登台,西连苏武城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战场的苍凉画面,同时暗含对和平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动态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勾勒出荒芜的边塞景象:诗人骑马离开广武城,眼前是望不到头的山坡。狂风像战鼓般捶打山峦,连太阳都黯淡无光。这里用"冲风击山鼓"的比喻,让读者仿佛听见战场上的肃杀之声。
中间六句通过触目惊心的细节,展现战争的残酷:公羊叼着死人头骨,白骨散落在沟壑中。阴森的气息笼罩大地,连青草都不愿生长。诗人用"羝羊衔髑髅"这样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不动声色地控诉着战争的罪恶。
最后六句笔锋一转,通过对比手法表达理想:当国家统一强盛时("圣皇内外一"),战士们系着长缨威武巡逻,百姓能安稳生活。提到白登台(汉高祖被匈奴围困之地)和苏武城(苏武牧羊之地),暗示只有国家强大,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诗人没有直接说战争多么可怕,而是用羊叼头骨、寸草不生等具体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战争的恐怖。最后用和平时期的安宁画面作对比,更凸显出和平的珍贵。这种"用画面说话"的写法,比直接说教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