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查若庸下第东还

读书不为科名读,若说科名误此生。
请看草庐初读起,便知专不为科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如果只把科举考试当作人生目标,反而会耽误自己的一生。

诗人通过"草庐初读"的典故(指诸葛亮年轻时隐居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有学问的人从一开始读书就不是为了考试做官。就像诸葛亮在茅草屋里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培养才能,而不是为了当官发财。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戳破了古代读书人普遍存在的功利心态。作者像是在对落第的朋友说:"别因为考试失败就灰心,读书本来就不该为了考试。你看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读书的初衷从来就不是为了功名。"

这种观点在今天依然很有现实意义——学习如果只为了应付考试、找工作,就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真正的学习应该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自我提升的需要。

郑文康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