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

残月迷春晓,桃花怯夜寒。
何人示妆洗,先傍玉阑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把夜色中的桃花和残月的美妙景象展现出来。

首先,“残月迷春晓”,这里的“残月”指的是月亮已经接近消失,但仍然在天空中挂着,给人一种朦胧、迷离的感觉。“春晓”则是指春天的早晨,这里用来形容夜色中的景色。诗人用“迷”字,既表达了月亮的模糊不清,也暗示了春天清晨的宁静和美好。

接着,“桃花怯夜寒”,这里的“桃花”是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和美丽。“怯夜寒”则说明虽然已经是春天,但夜晚还是有些寒冷,桃花在这样的夜晚显得有些胆怯,仿佛害怕寒冷。这里诗人通过“怯”字,把桃花拟人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桃花的娇弱和可爱。

最后,“何人示妆洗,先傍玉阑干”,这里的“示妆洗”是指桃花好像在洗脸一样,准备迎接新的一天。“玉阑干”则是形容栏杆非常美丽,如同玉石一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把桃花的美丽和清晨的宁静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残月、桃花和清晨的景色,展现了春天夜晚的宁静和美丽,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崔鶠

崔鶠(yǎn),元佑进士,任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司户参军、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为宁化军(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北宁化)通判,召为殿中侍御史。宋钦宗即位,以谏官召用,上书论蔡京之奸时,曾论及当时的文禁:“若苏轼、黄庭坚之文章,范镇、沈括之杂说,悉以严刑重赏,禁其收藏。其苛锢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时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势难以挽回,“每叹天下事不可为”(吕本中《师友杂志》),不久得挛疾而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