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赵怀玉

倚门白发望悠悠,全璧言归古冀州。
喜色不缘毛义檄,壮心欲效子长游。
几年湖海滋吟笔,万里风霜入敝裘。
临别莫为儿女语,琴书满载更何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送别友人赵怀玉的场景,表达了深厚的情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首联"倚门白发望悠悠,全璧言归古冀州"用画面感极强的语言,刻画了一位白发老人倚门远望、目送友人离去的场景。"全璧"比喻友人品德完美,"古冀州"指友人要回到的故乡。老人静静目送完美无瑕的友人荣归故里,画面温馨又带着淡淡离愁。

颔联"喜色不缘毛义檄,壮心欲效子长游"说明友人归乡不是为功名利禄(毛义檄指做官的文书),而是像司马迁(子长)那样为追求理想而远行。这里赞美了友人高尚的志向。

颈联"几年湖海滋吟笔,万里风霜入敝裘"回忆了友人多年漂泊的生活:在各地游历积累了诗才(滋吟笔),历经风霜却衣衫简朴(敝裘)。既写出了游历的艰辛,也暗含对友人坚韧品格的赞赏。

尾联"临别莫为儿女语,琴书满载更何求"是最动人的劝慰:离别时不要说那些儿女情长的伤感话,你带着满车的书籍和琴(象征学识和修养)上路,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这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也展现了老人豁达的胸襟。

全诗通过白发老人送别的视角,既表达了真挚的友情,又歌颂了不为功名、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最后两句尤其精彩,用"琴书满载"的形象比喻,把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定义为精神追求,而不是物质利益,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