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 其一

阮公识最密,至慎似埋照。
登高怀永叹,旷观托长啸。
陶令解形神,饮酒复歌妙。
北窗傲羲皇,南山展游眺。
共抱千古心,还韬至人曜。
余怀愧虚白,彼美孰同调。
庭树含幽姿,奇芬艳初发。
秋风吹袅袅,生意还销歇。
绝代有蛾眉,皎洁似团月。
高义怅不谐,良辰恐沈没。
偃蹇华年衰,此情竟谁达。
灌夫壮烈士,少小负奇志。
挥剑敌胡兵,咄嗟复仇计。
使酒非所病,骂座独豪气。
生平薄田鼢,岂识有权贵。
不学鄙夫等,反覆趋势利。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三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现实困境的感慨。全诗分为三个清晰段落,每段聚焦一个典型人物:

第一段写阮籍(三国名士)。他像藏着光芒的明珠般谨慎,登高时用长啸抒发郁闷。这里展现的是古代智者用独特方式守护内心高洁的形象,暗示在乱世中保持精神独立的艰难。

第二段写陶渊明(东晋隐士)。他懂得身体与精神的平衡,饮酒作诗、赏菊看山,活出了洒脱自在的人生。诗人羡慕这种能按照自己心意生活的方式,但感叹现实中难觅知音。

第三段写灌夫(西汉将军)。这位豪侠从小立志报国,敢对权贵直言不讳。诗人欣赏他蔑视趋炎附势者的骨气,借此讽刺现实中那些见风使舵的小人。

最后四句突然转向景物描写:庭院花树在秋风中凋零,如同绝世美人容颜老去。这个意象将前文所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具象化,暗示再美好的理想也敌不过时间消磨。

全诗用历史人物作镜子,映照出诗人对"活出真我"的渴望:既想如阮籍般清醒,又向往陶渊明的洒脱,更佩服灌夫的刚直。但结尾的秋风落花提醒我们:这些美好品质在现实中往往无处安放。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正是诗歌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