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太白墓

下马吊太白,壮心重徘徊。
秋风吹破墓,晚气生孤台。
四百六十年,诗魂安在哉。
神人岂久谪,旋复御炁回。
元无采石船,而况青山堆。
攘臂况真伪,世儒良可咍。
煌煌长庚星,光射天门开。
攜樽立遥夜,劝子鹦鹉杯。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路过李白墓时的有感而发,表达了对诗仙李白的追思和敬仰。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触景生情(前六句) 诗人下马祭拜李白墓,内心激动不已。秋风萧瑟,吹拂着破旧的墓冢,暮色中孤零零的墓台更显苍凉。诗人不禁感慨:李白离世已有460年,他那惊才绝艳的诗魂如今何在?

2. 浪漫想象(中间六句) 诗人不相信李白会永远沉沦人间——这样神仙般的人物怎会久留尘世?他一定早已乘风归去,重返天界。那些关于李白捞月溺亡的传说(采石矶乘船捉月)和墓址真伪的争论,在诗人看来都是庸人自扰的可笑争执。

3. 星空寄情(最后四句) 诗人仰望夜空,将明亮的金星(长庚星)想象成李白化作的星辰,光芒直通天门。他手持酒樽伫立深夜,以李白最爱的"鹦鹉杯"遥敬诗仙,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诗歌亮点: - 用"秋风吹破墓"的萧瑟与"煌煌长庚星"的璀璨形成强烈对比,暗示肉体终会腐朽,但精神永存 - "劝子鹦鹉杯"的细节巧妙呼应了李白《襄阳歌》中"鸬鹚杓,鹦鹉杯"的诗句,体现对李白饮酒作诗形象的传承 - 通过否定世俗传说("元无采石船")和质疑考据之争("攘臂况真伪"),强调李白超凡脱俗的仙人气质

全诗既有对墓前实景的白描,又有天马行空的幻想,最后落于星空下的独酌,完美诠释了李白"诗仙"的精神内核——人间留不住,天上谪仙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