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净名谷帘水
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
苍苍叠云屏,下有白石庐。
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
青藜小跻攀,路尽仍盘纡。
呀然忽宽敞,云雾为支吾。
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
笑问主者谁,我欲揽其须。
耸身忽灭没,扳倒泊雁湖。
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
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
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
大笑下山去,勿为山鬼愚(同上书册三页二二八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雁荡山净名谷游览时所见的奇特景象和自我感受。让我们一步步分析:
1. 开头描述: - 诗人描述自己像一个游荡的客人,驱车云游,探访雁荡山。这里使用了“翩翩”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他轻快的身影。 - 他提到“奇峰匹雁荡,出没随猿狙”,意思是山峰形状奇特,像雁荡山的风景一样,变化莫测,就像灵猴在林间跳跃一般。
2. 山间景色: - 接着,作者描述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用“苍苍叠云屏”来形容山间层层叠叠的云雾,像是一层层的屏风。 - “下有白石庐”描述了山下有白石建造的小屋,暗示这里是一个游客休憩的地方。
3. 深入探索: - 作者继续深入,提到“石庐故未足,洞腹开巢居”,暗示这里不仅有简单的住所,还有更深入的洞穴,像是天然的巢穴。 - 他描述自己如何“青藜小跻攀”,利用手杖攀登山崖,发现山间路径曲折复杂。
4. 进入宽敞之地: - 诗中提到“呀然忽宽敞”,表明突然间作者发现前方豁然开朗,空间变得开阔。 - “云雾为支吾”描绘了云雾在这里形成了一种支撑作用,仿佛将这片开阔之地围住。
5. 自然的鬼斧神工: - 作者感叹“天成与鬼凿,罔识造物初”,认为这里的自然景观是自然和鬼斧神工共同塑造的结果,让人难以想象其初始形态。 - 他问起这里的“主者”,即询问这是谁创造的奇迹,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 云雾之中的奇妙景象: - “天风复摩荡,簸洒生明珠”,描绘了风吹动云雾,仿佛云雾中生出了一颗颗珍珠,光彩夺目。 - “为帘复为帷,与客相嬉娱”则描述了云雾仿佛变成了帷幕,与游客一起嬉戏。
7. 结尾的离别: - 最后,作者提到“倏然一挥霍,五色弥空虚”,描述了云雾的变化无常,色彩斑斓,但最终又消失在空中。 - “坐来怪事发,迸落随喧呼”表明作者坐下来时,发现云雾变迁的过程,惊叹其变幻莫测。 - 结尾“大笑下山去,勿为山鬼愚”表明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不理解自然奥秘的人的劝诫。
整首诗通过对雁荡山净名谷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