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探讨了功名利禄与精神自由的价值。
前两句"当时虎符臣,千载羊裘友"形成鲜明对比:一边是手握兵权的高官(虎符臣),一边是穿羊皮袄的隐士(严子陵)。诗人说,当年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如今谁还记得?反倒是严子陵这样的隐士,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怀念。
后两句"试看元勋台,何似山祠久"继续这个对比:看看那些功臣们修建的高台楼阁,哪比得上山中祠堂能经久长存?这里"元勋台"代表世俗功业,"山祠"象征精神追求。
全诗的精髓在于:外在的功业再显赫也终将湮灭,而高尚的精神品格却能永远流传。诗人用简单明了的对比,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价值。就像现在社会,很多人追逐名利,但真正能让人铭记的,往往是那些保持精神独立、品德高尚的人。
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即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万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太子太保加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