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位离家三年的游子,想象着自家门前亲手种下的竹子如今应该长成竹林的情景,字里行间透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归隐田园的向往。
前两句说当初把竹子种在西边涧水旁,惊喜地发现台阶旁冒出了两棵新笋。这里用"迸"字形容竹笋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就像突然蹦出来似的,特别生动。
中间四句展开想象:白天看竹影婆娑像苍龙腾云,夜晚月光下竹叶沙沙似翠凤栖息。石头缝里的竹笋(琅玕是美玉,这里比喻竹子)应该长得老高了,墙上的旧题字(蝌蚪指古老的文字)等着自己回去重新书写。这些画面把普通的竹子写得仙气飘飘,既有神话色彩(龙、凤),又带着文人雅趣。
最后两句借用陶渊明"五柳先生"的典故,说等将来回乡时,要像古代隐士一样拄着藜杖,在长满野草的小路上享受竹林清风。这里的"三径"指隐士住处的乡间小路,"杖藜"是拄着藜茎做的拐杖,整个画面闲适自在。
全诗妙在明明人还在外地,却通过想象把家乡的竹子写得活灵活现。从两棵新笋想到整片竹林,从竹子生长联想到神龙彩凤,最后落到归隐田园的愿望,把思乡之情写得既风雅又接地气。我们现代人离乡工作后,看到家里发来的花草照片时,大概也会产生类似的感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