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住在灵隐寺的修行者(逵上人)和他笔下的山水画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人物背景:开头直接告诉我们主角身份——一位曾在灵隐寺修行的道人(逵上人),他有个特殊才能:能用画笔捕捉灵隐寺秋山的意境。这里"山意秋"不是单纯画秋天景色,而是画出山在秋季特有的气韵。
2. 画作内容:后两句生动展现他画中的世界: - 近景是苍劲的古树,树上有猿猴对着夜月啼叫,这个画面既真实(灵隐寺确有猿猴)又充满禅意(月夜猿啼常象征修行者的孤寂心境)。 - 山下清澈的泉水像玉石般流淌,"如玉流"既写实(西湖泉水本就清澈)又暗喻修行者高洁的品格。
3. 深层韵味:全诗看似写画,实则通过"古木""夜月""清泉"这些意象,传递出修行者远离尘嚣、与自然合一的境界。特别是"猿啼夜月"与"清泉如玉"的动静结合,让人仿佛能听到画中的声音,感受到山水的灵气。
诗人没有直接夸赞画技,而是用画面本身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这不仅是幅山水画,更是修行者精神世界的镜像。
柯九思
(1290—1343)元台州临海人,字敬仲,号丹丘生。依附怀王图帖睦尔(文宗)。文宗即位,授典瑞院都事,迁奎章阁鉴书博士。文宗死,流寓江南。博学能文,善楷书,工画墨竹,能以书法为之。又善鉴识鼎彝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