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阜精庐无风自凉方欣然出户见竹鸡将雏砌外

薝卜净如洗,苍筤清且深。
依岩自幽润,况无日影侵。
亭午一升阶,忽若投凌阴。
凉气飒以入,肃肃生衣襟。
大火浮炎埃,虚堂抱云林。
安得冰霜颜,听我山中吟。
盘桓去未忍,砌外行山禽。
一母将四雏,出没丛草阴。
我非有驯德,渠自无机心。
欣然归北窗,载弄南风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山居的清凉场景,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闲适心境。

开篇用"薝卜净如洗"形容环境洁净,用"苍筤清且深"描写竹林幽深,营造出远离尘嚣的意境。诗人身处岩石环绕的居所,没有阳光直射,正午时分登上台阶,突然感觉像走进了冰窖,凉意从衣襟渗入身体。这里用"凌阴"(冰窖)的比喻,生动表现了山中突如其来的凉爽感受。

接着诗人将外界"大火浮炎埃"的酷热与自己的"虚堂抱云林"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山中清凉的珍视。他希望能保持如冰霜般冷静的容颜,在山中自由吟诗。正当他犹豫要不要离开时,看到台阶外有山禽活动。

最动人的是诗人观察到一只母竹鸡带着四只小竹鸡在草丛中觅食的场景。诗人说自己并没有驯养它们,是这些山禽主动亲近,表现了人与自然毫无戒备的相处。最后诗人愉快地回到北窗下,弹起琴来,南风相伴,整个画面充满闲适自得的趣味。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细节刻画,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美好,以及万物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将一次午后的闲适经历写得趣味盎然,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尘嚣的清凉与自在。

钱时

严州淳安人,字子是,号融堂。绝意科举,究明理学。江东提刑袁甫建象山书院,招主讲席。理宗嘉熙二年以荐授秘阁校勘,召为史馆检阅,求去,授江东帅属归。有《周易释传》、《学诗管见》、《融堂书解》、《四书管见》、《两汉笔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