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宫女子的七夕之夜,借蛛丝占卜的习俗暗藏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实:宫女们年年七夕都用蛛丝占卜("卜巧"是七夕习俗,看蛛网形状预测手巧程度),在西风中重复同样的仪式。表面是写节日热闹,实则暗示深宫生活的单调重复。
后两句转折:谁说皇宫与世隔绝?你看那占卜的蛛丝("言语"代指蛛网纹路),分明带着临邛(四川地名,暗指卓文君私奔典故)的气息。这里用典巧妙,蛛丝成了传递外界信息的媒介,既写实又暗喻宫女对自由的向往——深宫再高,也挡不住人们对爱情的想象。
全诗妙在"蛛丝"的双关:既是真实的七夕道具,又是飘出宫墙的思绪。诗人用日常小景,道出了被禁锢者隐秘的渴望,比直白抒情更有韵味。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