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庚寅辽左有洪沟之败作悲洪沟
义州之兵宿雄武,老者缚牛壮扼虎。
生来苦战无复畏,骑马杀胡安足数。
五月边陲月正生,胡人杀人声彻城。
可怜郭家两兄弟,提刀逐胡天始明。
狼山何高不可陟,洪沟之深深莫测。
帐下诸人尽爱死,见贼仍多相向泣。
当时实失主将谋,二千精锐同时休。
血作沟中水流赤,胡人歌唱来边头。
胡人争骑义州马,日日来牧长城下。
天生不有陈将军,洪沟之败难复闻。
生来苦战无复畏,骑马杀胡安足数。
五月边陲月正生,胡人杀人声彻城。
可怜郭家两兄弟,提刀逐胡天始明。
狼山何高不可陟,洪沟之深深莫测。
帐下诸人尽爱死,见贼仍多相向泣。
当时实失主将谋,二千精锐同时休。
血作沟中水流赤,胡人歌唱来边头。
胡人争骑义州马,日日来牧长城下。
天生不有陈将军,洪沟之败难复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一场惨烈的败仗——洪沟之战。诗人用直白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悲壮。
开篇先夸义州士兵的勇猛:老兵能徒手绑牛,壮汉敢空手打虎,都是不怕死的硬汉。但五月的边境突然传来胡人(北方游牧民族)的杀伐声,郭家两兄弟提刀迎战到天亮,暗示战斗的惨烈。
接着用"狼山太高爬不上,洪沟太深测不到"比喻战场险境。最扎心的是士兵们的表现:平时在军营里个个不怕死,真见到敌人却吓得直哭。这里暗指将领指挥失误,导致两千精锐全军覆没,鲜血染红了洪沟。
结尾更沉痛:胡人抢走义州战马,天天在长城下放牧。最后一句"要不是有陈将军在,洪沟惨败就没人知道了",既是讽刺也是无奈,暗示朝廷对败仗的遮掩。
全诗就像用白话讲的战争纪录片:有英勇的士兵、无能的指挥、染血的战场,还有战后胡人的嚣张。诗人没说大道理,但每个画面都在质问:为什么最勇猛的士兵会输得这么惨?